• info@hwemgroup.com
  • (021) 65650412

2021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医健领域这12项重点任务定了!

2021 03 29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信号释放,通过认真学习,我们认为医疗服务内容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体系、十二项工作来着力推进。

一、一个体系: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重大疾病和一些突出问题,聚焦重点人群,实施一批重大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十二项任务

2021年,全国要着力推进以下十二项工作。

1. 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从健康层面看,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健康的人群。拥有健康的国民意味着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全面规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内容。公立医院需要转变理念,完成“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完善学科体系,利用自身医疗资源优势,牵头做好医疗资源整合工作,在基层力量还比较薄弱情况下,做好预防宣教和健康管理工作。

2.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首先,要从政治的高度,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认识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报告提到,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继续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医院是疫情防控的一线,要继续做好“吹哨人”,持续改善就医流程,加强院感管理,总结经验,并借此进一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其次,从长远来看,医院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找到自身位置,发挥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丰富、学科体系完整、在医疗服务体系一线的作用,从医疗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预防、救治等环节,加强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疫情救治相关学科的力量,做到医疗与应急、日常与战备相结合,创新医防协同机制。这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学科结构调整的需要,从这次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看,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必不可少,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建设。

3.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

新时期,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二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三是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尚未形成。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好患者异地就医、跨区流动问题的关键。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和横向流动,提高我国整体和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缓解肿瘤、心血管、神经等重大疾病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儿科、妇产、精神等专业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医院管理者可以配合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政策,借此东风,调整学科结构,加速内涵建设速度。

4.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分级诊疗成功与否决定了医改的成败,而基层医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样决定了分级诊疗的成败。通过多年努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但从目前分级诊疗体系运行的情况看,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的数量和能力,距离分级诊疗的需要还有相当差距。需要加大体制和机制改革力度,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来源,配合医保制度改革,给基层医生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5.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中医药不仅是一种疾病预防治疗的体系,更是国粹,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氛围建设,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中医药包含了中医和中药两个部分,中医包含了综合诊疗和辩证论治,中药包含了草药、饮片和制剂等,要充分借助政策优势,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新模式,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6.支持社会办医。

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群众多层次多类型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要力量。在近10年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每年都基本由10%左右的业务量增长,尤其在2020年社会办医住院人数实现了逆势增长,与公立医院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但需要认识到,在整体医疗服务量中,其仅仅占15%左右,力量还很小,生存环境也还比较困难。社会资本办医需要清醒认识到,目前的政策已经基本到位,进一步的发展基本要靠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从病种、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组合上动脑筋,提高差异性。

7.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近两年,“互联网+”在医疗领域迅速成为热词,大量投资进入互联网问诊和穿戴设备等,但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成果不多。2020年,不少医院也成为了互联网医院,但运行效果差强人意,这一方面和疾病诊治的特点有关,一方面可能也和医院的补偿机制有关,有待突破,更需要在突破中加强规范,保证其健康发展。

8.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食品、药品和疫苗质量问题在过去几年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更是对国民经济、国家信用造成极大损害。建议建立质量问题的零容忍制度,并从设定标准、风险评估等环节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让老百姓有放心食品、安心药品和疫苗使用。

9.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预约诊疗、网上挂号、自助机等便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减少了就医矛盾。不少地区围绕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了便民服务措施。但在缓解看病难上,矛盾依旧存在,解决矛盾的根本还是需要从价格体系改革入手。

10.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从数据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年240元增加到2021年的580元,增长近2.5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5元提高到2021年的79元,增长3倍多,服务项目也扩大到12类,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设健康中国奠定了扎实基础。

11.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在医保基金盘子持续加大,百姓就医福利逐渐提升时,更要注重医保的使用。一是从基金使用效率看,如何实现更精准支付。实现医保省级统筹是一个关键,实现后可以从大数据视角审视医保使用效率,实现医保的精准支付。从患者角度看,普遍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医保基金如何能用好,更好方便百姓,二是如何能用活,为老百姓提供保障,让基金转起来,发挥更大效用。跨省结算是第一个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则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12. 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药改”是目前医改的重点,也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带量采购制度深深触动了医疗服务体系中各个环节的利益,我们坚决支持。从试行情况看,基本稳定。但前景如何,还不能下定论。在价格管制情况下,药品短缺将长期存在。老百姓看病价格下来了,医疗质量是否能保证,医生利益又如何协调?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好的政策是肯定是能够落地实施的政策,希望带量采购不是单兵突进,能得到更多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帮助。


作者:惠宏医疗管理集团资深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董事长  余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