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hwemgroup.com
  • (021) 65650412

国考数据填报中的这些“低级错误”是常见“丢分项”

2021 05 13
 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过程看,不少医院还存在数据填报方面的错误,为此丢分十分可惜。我们对三十余家三级医院进行访谈,发现存在漏报、错报和误报三种现象,原因集中在填报人员粗心、不明白指标的定义,取数公式不理解、病案质量四个方面。据此,我们认为,要从组织层面组建运营管理部,人员层面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技术层面加强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现象
1. 漏报
    漏填是指指标数据存在0值或空值的情况。在室间质评、电子病历分级、医师注册系统、医师资格注册系统、国家医院满意度测试方面。2018年,分别有610、117、8、422、75家,2019年明显改善,分别降低到96、17、5、161、18家。但是总体数量来看,仍有近13%的医院为此丢分,严重影响了数据质量,以及医院考核结果和排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数据即使没有变化也需要填报。比如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即使没有变化,也需要填报。如果漏填了,比如,必填项和条件必填项未填写,那么就会默认为未上报,没有分数。
2. 错报
错填是对公式不理解等原因,导致数据上报错误。比如每百名医务人员科研经费,不少医院不清楚统计口径,没有将GCP费用统计进入科研经费,导致统计错误。还有人员经费占比指标,科研经费劳务就不能纳入统计范围内。
3. 误报
    误填是因为粗心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上报错误。比如有的填报人员把数量单位看错了,每百名科研人员经费的单位是万元,有的医院将数量单位看成了元;还有医院在填报数据时,把小数点点错位置,比如抗菌要素使用强度DDD,有的医院填报数字为0.01. 比如家人民医院在财务年报中占用床日数填写错误,某医院2019年门诊人数差30倍,某人民医院门诊人数2019年和2018年相差8倍。有的医疗机构将依赖机构代码填错,导致代码和名称无法对应,导致数据无法对比提取。
二、原因
    漏报和误报的主要原因在于填报人员粗心,错报则存在多种原因,主要集中在对指标取数口径注意度不够,对指标定义的理解度不够。
1. 指标取数口径注意度不够
    按照指标定义提取数据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分子分母都包含哪些项目,比如取值的区间等。常见的问题包括比如百名医务人员科研经费,里面包含了GCP费用,但不包含医院项目和自筹经费等。
    指标口径错误在财务数据中比较常见。比如,未按照自然年度进行统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未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目不准确,费用核算不准确,不及时;薪酬核算不规范,存在收入漏记情况;年报数据与医院财务账目出入,年报编制人员数据填报错误;未准确填报卫生财务年报中“具有限定用途的项目资金盈余”项目。比如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中,如果两年数据波动过大,那么需要关注是否误采用了收付实现制核算。比如员工支出,不包含劳务费和科研经费等。医院内部上报不同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时间节点存在差异。比如财务和病案统计时间段不一致,财务报表含退住院、产科新生儿、急诊留观、透析病人、门诊大病患者等。
2. 指标定义的理解度不够
    理解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经验,或是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比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子填写发生错误。有些医院强度出现7000多,有些医院出现了0.01的数据,就是抗菌药物消耗量填写错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公式是
     其中,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是指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分子是同期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实际消耗量,其中容易犯的错误包括:
1) 将累计DDD数理解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2) 将抗菌药物消耗量(DDD)理解成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之和(即质量之和),或是该医疗机构采购的抗菌药物的DDD之和(即成人限定日剂量之和);
3) 不包括住院患者出院带药。
    上面的举例就是犯了第2点错误,错将抗菌药物消耗量理解成了质量之和。
    又比如,住院均次费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公式是,
            住院均次费用 = 住院收入/出院人数(公式一)
    但其实这种方法在遇到极端值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一段时间内没有出院病人,那么住院收入和住院人次均为零,那么出院患者的均次费用就是零,难以体现医院的正常运行状况。可以做出如下调整,比如:
    住院均次费用=当期住院收入/实际占用总床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公式二)
    这样在住院均次费用上实现了更高标准化,具备更多可比性。在医院目前的运行状况下,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和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一般相差不大的,而且在年均10万人左右的住院服务规模下,两个指标差异导致的均次费用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目前一般都在用公式一,且不会出现太大偏差。
 3. 病案首页问题
单独提出病案首页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涉及到26个指标中的7个指标,不仅分值占比高,而且其涉及的技术环节也多,填报错误的比重较高。二是病案首页问题涉及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
2019年的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比2018年有不小改善,但依然存在问题,体现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的指标及数据如下:
1) 病案首页数据报送率小于100%或大于101%
2) 首页数据上传达标率小于90%
3) 年手术例数小于等于50例
4) 主要手术操作编码和名称匹配负荷率小于90%
5) 主要诊断编码和名称匹配符合率小于90%
主要是存在以下原因:
1) 病案首页的数据(编码)质量问题,主要诊断选择、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是否完整,准确,主要手术编码与名称的匹配度,编码版本使用是否准确等。
2) 手术数据、死亡病例上报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多报、漏报和误报的情况
3) 手术切口类别填写是否准确
4) 病案首页借口错误,病案数据上传出现异常,病案首页借口不稳定,数据差异较大
5) 未上传手术名称等
三.解决思路
1.成立专管部门,加强校验,避免漏报误报
    目前多数医院的管理模式是,国考数据来自各个部门,由一个部门汇总,所以会出现人员不负责任而导致的数据填报错误情况。两种办法解决,一是成立运营管理部,负责汇总数据,校验数据,人员来自各个部门,形成分工负责的机制。二是建立校验逻辑。不符合逻辑校验规则两种情况,一是患者信息,费用信息,诊疗信息和住院信息的逻辑不对,二是填写内容不在接口标准要求的值域范围内。可以对两年相差特别大的值,或者相同值,通过基准比、同期比等形式建立逻辑判断,自动检索填写错误。
2. 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学习手册,理解公式含义
   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体系中,指标是关键,为了保证考核的标准化,项目组制订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分十个方面对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数据填报人要仔细阅读,明白指标定义和取数口径,避免错误而丢分。
3. 高度重视病案首页
   病案质量被很多医院视为硬伤,一直强调,但始终未有任何改进。提高病案其实非常复杂,不光是技术层面问题,还存在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比如一家医院导向是四级手术,那么医生就会低码高编,医院为了取得好成绩,也就默许了这种行为,导致病案与实际脱离现象严重。而且很多地区的ICD编码和医保支付编码也不是一套,导致大家对ICD编码不重视,只关注医保编码。我们认为先从机制上把医生的行为扭过来,再从技术上改进会容易一些。
4. 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证上传数据接口正确。
    数据上传是数据填报最后一步,要保证数据接口的稳定和正确,避免前功尽弃。信息化建设不仅体现在电子病历等级评定上,还应用在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的,而且是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的。
    其实,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考的不仅是医院的学科水平,也考出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尤其体现在数据填报这种初级管理上,这方面出现问题就充分表明,这家医院的管理水平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余庆松 惠宏医疗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惠宏医疗管理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