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3个转变,有了具体路径与时间表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模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在资源配置上,逐步转向人力资源发展来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自征求意见稿公布3个多月后,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四川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目标提出,积极争取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探索开展省级试点,建成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现代医院,力争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分别达到2、1.5左右,微创手术占比分别达到30%、25%左右,四级手术占比分别达到60%、40%左右,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县医院100%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力争80%达到推荐标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均排名全国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份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10年努力,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人员薪酬固定部分占比,力争均达到60%左右”;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人员薪酬固定部分占比,力争均达到40%左右”,但在正式印发的文件中,并没有提及这一明确数字。
而据了解,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曾在中国卫生杂志上撰文表示,力争在5年~10年间,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技术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达到60%左右,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60%左右,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达到60%左右。
不过,要达到这一比例可能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透露,从2019年全国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来看,药品收入依然是最大的,占到了32%;第二个是医务性收入(不含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的收入),占26%;检查化验占26%;卫生材料14%。
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方案指出,要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调控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
要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科学确立启动条件、调价空间、调整方法,定期开展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统一全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成本、费用、收入分配及改革运行情况等,作为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基础。优化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准入制度,常态化开展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立项评审。
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方面,《方案》提出,紧紧围绕省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异地就医突出的专科医疗需求,依托现有医疗资源规划建设省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着力解决患者跨区域就医问题。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大型公立医院适度建设发展“一院多区”。建设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本文转自:看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