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hwemgroup.com
  • (021) 65650412

运营管理将成为未来公立医院管理的最热词

2022 05 08

 2022年4月29日,国家卫健委财务司《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2]72号)明确提出,2022—2023年经济管理年活动继续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的主题,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推动“以业财融合为重点的运营管理建设,助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效益”。四大重点任务之一,加快健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到2022年底,努力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1.相关政策系统性回顾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 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2017年07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明确指出,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019年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明确指出,通过绩效考核,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促进收入分配更科学、更公平,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推行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分类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改革现行科室和个人核算方式,完善激励相容、灵活高效、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健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自2020年6月29日,国家卫健委财务司《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62号)发布以后,第一个出台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明确指出,当前,公立医院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医教研防等业务活动、预算资金资产成本管理等经济活动、人财物技术等资源配置活动愈加复杂,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亟需坚持公益性方向,加快补齐内部运营管理短板和弱项,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强调,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为提升医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2022年4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正式公布。
    2.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给医院粗放式增长“亮红灯”
    随着2018年国家医保局的成立,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紧锣密鼓,医保基金监管从严,给医院粗放式增长“亮红灯”。
     2021年11月2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强调,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机制转变到位。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各统筹地区要充分发挥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付费机制、管理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引导作用,推动医疗机构内部运营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在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长期按照项目付费模式,引导医院追求粗放式“量的增长”,激励多做项目才能获得较好的医保支付,成本可以通过增加项目收入弥补,出现“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用材”,推动了“看病贵”,也引发了医保基金穿底风险。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是颠覆性的变革,从按照项目后付费,向包干预付费的转变,等于给医院粗放式增收“亮起了红灯”,倒逼医院更加关注“控费、降本、提质、增效”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3.  2023年底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全覆盖
    新冠疫情自2020年以来,医院门诊业务量和住院业务量不稳定,明显出现下降,医院的业务收入出现下滑,防控运营成本大增,医院经济压力逐渐加大,经济压力倒逼医院需要变革适应加强运营管理。
    《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四大重点任务第一条要求,到2022年底,努力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深入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从六个方面加快健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
    一、加快健全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医院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总会计师协助做好具体工作,各分管院领导对具体工作分工负责。医院应当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组建运营部,充实运营部门力量,建立运营助理员制度,明确权责、制度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信息支持。
    二、理顺运营机制。建立科学决策、分工负责、协同落实、分析评价、沟通反馈的运营管理高效机制。
    三、优化管理流程。将运营活动各环节的人、财、物、技术通过流程管理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要以患者和临床为中心,以公益性和事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精细化和提质增效为目标,综合运用系统思维统筹优化管理流程,实现流程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
    四、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系统与运营系统融合。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运营数据仓库。
    五、建立决策分析体系。运用各类管理理论和方法,整合业务数据和经济运行数据,从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三个层面建立决策分析体系。为医院运营管理持续改进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推进医院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
    六、细化落实执行。细化实化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业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预算、成本、资源、流程、绩效管理的支撑保障作用,逐步建成组织保障健全、运营职责明晰、资源配置科学、业务流程高效、数据集成整合、业财深度融合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强化医教研防核心业务的运营管理指导,有效防范和管控运营风险,提升医院各项业务的协同服务能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为此,加快健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时间紧任务重,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推进运营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及运营管理机制,由粗放式规模扩张模式向内涵质量效益型转变时不我待

1_副本.jpg

2_副本.jpg

编者按: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惠宏医管项目合作医院)运管部张丽华部长撰写的运管力作《医院运营管理方法、实践案例》不久前刚出版,好评如潮,是医院运管建设的口袋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