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hwemgroup.com
  • (021) 65650412

“品质源于改进的力量”——护理部举办品管圈成果发布会

2019 08 23

4.png

11月14号下午,我院护理部举办了品管圈成果发布会。护理部主任丁炎明、副主任刘霞、陈建军、管理顾问郝姝颖、廖勇凯、全体科护士长、部分护士长及各科骨干,全体品管圈成员共计60余人参加了成果发布会。会议由护理部品管圈模块组长邓俊护士长主持。

成果展示会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团,模拟竞赛的形式从简报技巧、选题价值、问题解决、改进效果和总结经验五个方面为各个品管圈的成果汇报进行打分。
    通过抽签的方式,妇产科的“芝麻圈”首先登场,来自产房的程海丹用严谨、务实的表达呈现了一个精彩的改进案例,她们的团队通过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这一PDCA循环,在医护的配合下让自然分娩尿潴留的发生率从19%降低至7.29%。
    介入血管外科的“蜗牛圈”结合病区在老楼的实际情况,将住院患者等候时间过长这一棘手的问题作为改善的切入点。周雅涛护士用flash等多种形式精妙地展现了她们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所取得的成绩,最终将住院患者等候时间从135.77min降至35.27min,得到了科主任的高度认同。
    普通外科一病房的“苹果圈”则关注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他们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患者外周静脉渗出率从13.82%下降至5.1%,3个月内节约病房成本8391.68元,节约护士69.42小时的劳动时间。
    新生儿监护室的“爱之光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早产儿的天然屏障即皮肤粘膜。以普通护士徐丹作为圈长的团队从找原因到定规范,每一步都体现了循证的理念,低出生体重儿皮肤粘膜的损伤率从29.03%降至12.09%,效果显著。
    成人重症监护联合团队的“救生圈”关注监护室风险极高的非计划性拔管,作为唯一一个跨科室的品管圈,副圈长袁翠汇报了她们团结协作的过程,人性化措施的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1.72%降到0.55%,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五个改进成果分别进行汇报后,进入了颁奖环节。此次成果发布会虽然有现场打分,但是不排名次,评分只是模拟比赛气氛,找出继续提升的空间,改进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效果显著才是最大的“红利”。
    邓俊代表品管圈模块组用“感动中国”式颁奖辞的方式分别回顾了各圈半年多来的表现:“改进在于敏锐的洞察和果断的决策,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风度”;“改进的权利不在于先天条件,而在于战胜自己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努力”;“改进从细致入微处开始”;“改进在于发现与创新,更在于无穷的智慧”;“改进需要团队的合作力量,方能彰显整体的品质”。并分别授予“芝麻圈”“风度翩翩”奖、“蜗牛圈”“和衷共济”奖、“苹果圈”“慧心妙舌”奖、“爱之光圈”“细致入微”奖、“救生圈”“精诚团结”奖。
    丁炎明最后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各圈的努力,高度赞扬了普通护士积极参与,自下而上,自发参与质量管理的可喜局面。她提出,改变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真正的冠军,只有全部的胜者!她要求大家积极进取,以品管圈活动为契机,将以往以“行政命令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的主动参与式”管理,共同推进护理品质不断提升。
【信息链接】


5.png

品管圈始于PDCA(计划—设计—执行—行动)循环,最早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在日本及台湾地区的护理管理领域中运用甚广。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10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